过去10年间,已有多个集成中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和中药组分的数据库经整合后,可公开检索,如CHCD(Chinese herbs databases)、BPCD(bioactive plant compounds databases)数据库。如CHCD数据库包括240种常用中药和8411种组分,而BPCD包括了2597种组分。密歇根大学癌症相关中药综合信息系统(The Comprehensive Herbal MedicineInformation System for Cancer ,CHMIS-C) 包含了203个癌症相关分子靶点,527个抗癌中药方剂,937个单体成分和9366个中药提取化学成分。
这些数据库代表了其中一些中药方剂成分方面最综合性的资源。比如,数据库信息包括每一种中药都拥有一个独特的ID号,如灸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Glycyrrhiza inflataandGlycyrrhiza glabra; GlycyrrhizaeRadix praeparata),从该中药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学成分,其中有8个成分拥有相关联的CAS识别号和3D 结构,即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 CAS识别号:471-53-4)、芸香苷(rutin,CAS识别号:15-18-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 CAS识别号: 21637-25-2),黄芪苷(astragalin,CAS识别号: 480-10-4),芒柄花苷(ononin,CAS识别号: 486-62-4),夏佛塔苷(schaftoside ,CAS识别号: 51938-32-0),异夏佛塔苷(isoschaftoside ,CAS识别号: 52012-29-0)和水仙苷(narcissin ,CAS识别号: 604-80-8)。从数据库中得到的CAS识别号、化学结构和其他信息可通过各种基于网络的工具(某些需注册使用),以探测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靶点、代谢途径和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
在该领域,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比较实用的工具,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PubChem数据库和 Entrez Gene数据库, Hyleos网站的 ChemFile 检索系统,以色列GeneCards人类基因数据库,国际蛋白知识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Knowledge Database),日本京都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Kanehisa实验室所建立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数据库(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 Genomes,PathwayDatabase)和由斯坦福大学构建并长期开放运行的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acogenomics Knowledge Base)。
内容来源:《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