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连载】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中医药传统理论与西方现代医药学的共融与借鉴

发布时间:2021-01-18 浏览次数:559

中西医共融对于中药国际化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来讲,以下几个重点尤为需要关注:

首先,编者认为,有着文化背景和内涵的中医药新药理论体系需要能够被西方理解和接受,像君臣佐使运用的配伍理论就十分有必要能够让西方人接受。

其次,中医药领域包涵大量的生僻词汇,且临床上使用的某些症状的名词较难被海外所接受,比如气、血这些概念,湿症、躁症、上火等等具有文化和哲学背景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名称比较难以被海外所接受。

再就是,按照中医药的传统,经常会以个案的形式来宣传和证明一类中药的价值。这在中国的古方里很容易看到,比如:某男,面黄肌瘦、体征弱、脉象滑,四物汤治疗三周后等等。这样的词汇是很难被现代医学所接受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医药传统理论在与西方医学共融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么以一种更为恰当的方式向西方现代医学灌输、教育和培训,要么改变自己,适应海外的理论体系从而被海外接受,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中医药的市场推广仍然会陷于困境。甚至于药名这样的单字或词都必须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转换成为通俗易懂的专业术语,这样才能更容易被那些具有西方医学教育背景的医生们所接受。

另外,中药的作用机理虽然不是新药批准的必要条件,但却是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来说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机理仍旧属于未经证实的观点,还没有合理的、并可被广泛接受的、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实验数据(动物数据或人体数据来支持与证明)加以支持,因此它的市场推广和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最后,编者并不认同中医治症、西医治病这样一种说法。其实在很多时候中医也是能够治病的,西医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治症。比如说心绞痛本身就是症,改善这些症状也是西医治疗的标准之一;再比如说阳痿也是一种症状。中医在很多的情况下也是治疗疾病,比如说糖尿病,降低血糖就是治病,不仅仅是症。而口干舌燥、便秘等等糖尿病的并发症,既是中医治疗的内容之一,也是西医治疗的内容。所以,在这几个方面中医和西医并没有决然的一个治病一个治症的区别。编者对目前医疗市场上流传较广的这种说法提出一点个人看法:病和症的本身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不停转换的,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比如现在用的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其本身就无法区分是症是病,所以西医和中医都可进行调理,这种调理也都是在治病和治症的两个方面来同时进行的。所以希望读者扭转这样一种误区,从而更好的使包括中医和西医在内的现代医学在临床上给病人带来更多的价值,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的治疗理论和发展理论是有差异的,西医更专注分析疗法,而中医则更注重整体疗法,但两种医学体系最终的目标都是使疾病得以治愈。



内容来源:《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