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药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新药不断上市,但药品安全性研究和广告费用使药品价格也飞速上涨,当时的国会议员Estes Kefauver针对药品价格飞涨和许多没有疗效的药物上市问题起草了一份提案,要求对药品价格进行控制,并要求药品上市前除满足安全性要求外,同时要保证有效性。虽然该提案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高度肯定,但是并没有得到国会的通过。正如《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通过一样,法规的重大变革需要由严重的不良事件来加快进程。
1953年,瑞士的Ciba公司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thalidomide),打算将其开发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表明,这个药没有任何抑菌活性,因此瑞士公司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与此同时,德国公司Chemie Grunrnthal将研究方向转向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将其研制成了一种新的镇静剂,除了可以起到安眠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孕妇在怀孕初期的妊娠反应,因此也被称为“反应停”。1957年10月,反应停正式在欧洲上市销售,这个药很快风靡欧洲、南美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并于1960年9月在美国进行新药申请。FDA的审评专家们对thalidomide的慢性毒理试验有些疑虑,认为其试验周期时间不够,不足以判断安全性;吸收和排泄的数据不足;生产控制方面也存在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反馈给Grunrnthal公司。虽然厂家重新递交了补充资料,但是FDA负责这个药品审评的凯尔西仍然要求其提交能够证明药品安全性的新资料。就在FDA与药厂双方争执不下时,欧洲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畸形婴儿,但不清楚致畸原因,直到1961年11月德国的医生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畸形儿的母亲们都曾经服用了“反应停”,毒理学研究显示,反应停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至此才确认这起事件的祸根。德国政府迅速停止了反应停的销售,欧洲的其他国家也随后撤销了该药的销售。这起事件造成了46个国家1万多的新生儿致畸,由于凯尔西的坚持,反应停没能在美国上市,使美国幸免于难,她本人也因为这次事件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杰出联邦公务员奖”。
“反应停”事件震惊了世界,坚定了美国政府对药品加强管理的决心,争论长达5年之久的Kefauver提案在删除了关于价格和专利的条款后,《Kefauver-Harris修正案》得以迅速通过。该法案使美国FDA的监管权限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求药品必须被证明安全和有效后才可以上市,并确定了新药上市前进行审批的必要程序,同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该法案通过后,制药企业在新药上市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且FDA在审评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和严格,因此新药上市的数量和速度明显降低。该法案的通过赋予FDA更多的监管权力,也进一步加强了FDA对制药企业的控制,《Kefauver-Harris修正案》也成为美国药品监管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法案。
内容来源:《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