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项新技术已被证明在预防冠状动脉阻塞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会出现一种罕见但往往致命的并发症。一项被称为生物修复主动脉豁口撕裂伤,以防止医源性冠状动脉阻塞(BASILICA)的技术为需要心脏瓣膜手术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NIH的这项发现于6月12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干预》上。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数据,美国每年约有5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瓣膜疾病,其中超过2万人死亡。
TAVR是一种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该手术将一根又长又细的柔韧导管从腿部股动脉穿入心脏。主动脉瓣狭窄是指控制血液从心脏流向身体其他部位的瓣膜的狭窄。这种狭窄会减少血液流向重要器官,导致呼吸短促、胸痛、昏迷和心力衰竭。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TAVR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微创的心脏手术替代方案。然而,这些患者中有一小部分可能在TAVR过程中发生冠状动脉阻塞。这些病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死于这种并发症。在TAVR过程中,外科医生在心脏内放置导管,并用气囊在主动脉瓣内打开一个新的瓣膜。然而,对于一些心脏结构异常的患者,如异常大的瓣膜小叶或小的主动脉根部,当新瓣膜支架打开时,大瓣叶会阻碍血液流向冠状动脉。
BASILICA是NIH下属的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开发的,旨在为TAVR期间的冠状动脉阻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这部分患者增加TAVR的安全性。介入性心脏病专家将一根缝纫线大小的带电导线穿过导管,用它将原来的小叶一分为二,这样一旦经导管心脏瓣膜将其推开,它就不能阻塞冠状动脉。在动物实验被证明是有希望的之后,虽然当时还没有在人类身上进行试验,但因为没有其他的治疗选择,研究人员使用这项技术并成功地对7名病人进行了该手术。
目前的研究建立在首次人体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18年2月至7月,BASILICA技术在NHLBI赞助的多中心早期可行性研究中进行了评估。该研究纳入了30名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手术时面临极端风险。据研究人员称,所有的病人都成功接受了TAVR并在手术中存活下来。BASILICA 在93%的患者中获得成功,在天生的主动脉瓣和人工主动脉瓣中都是可行的。通过30天的观察,手术后没有冠状动脉阻塞,也不需要因瓣膜功能障碍而重复手术。
内容来源:NIH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
特别声明:本文由NIH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NIH。“雅昂国际”转载,不代表“雅昂国际”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