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底,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 IND。从那之后的3年间,围绕这一突破,由有关部门或是天士力组织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研讨会有1500多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998年3月,同样是由国家科委推荐的上海杏灵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的“银杏灵”(杏灵颗粒)也通过了美国FDA IND。
这又一次鼓舞了国内舆论,中药国际化仿佛近在眼前。
但在复方丹参滴丸首次通过美国FDA IND后的9年间,外界却很少听到有关申报后续进展的消息。
昔日的欣喜渐渐化为怀疑。于是,有人断定“虎头蛇尾”早是意料之中的事,一个小药厂怎么真能打开美国FDA的大门呢?也有人为此沮丧,因为不仅是复方丹参滴丸,其他宣布通过IND的中药产品也没了音讯,是不是中药国际化根本走不通?天士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所谓“噱头说”“炒概念”等等的猜测,不胫而走。
对此,闫希军很少回应。
天士力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建忠,曾任解放军254医院的领导,也是闫希军的老战友。当有人向他询问申报是否会遇阻夭折时,他没有正面回答,却谈起闫希军的往事。
闫希军入伍后,从一名基建工程部队的卫生兵成长为部队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其间因为部队整编等因素,几起几落,换了其他人也许早就心灰意懒了,他总能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度崛起,最后成了254医院药械科主任,并在风风雨雨中创建了天士力。
闫希军的经历应验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张建忠的结论是,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败闫希军!
闫希军曾经说过,在他眼里永远没有困难,或者说困难与未来的希望相比,不值一提。把现代中药推向国际市场是一条铺了红地毯的长征路,前面充满了希望。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他们正在开拓,这是一条金色大道,但达到目标并不容易。一想到这儿,每天就好像没有困难,工作就仿佛成了自身的兴趣。面对种种的屈辱和刺激,他告诫自己:不能懊恼,更不能退缩,要想办法找到成功之路,找到了,你的心态就积极了。
那么,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在1997年底通过美国FDA IND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好事多磨”,这是闫希军在2013年10月谈起往事时的感慨。这时他已经能够轻松地回忆当年赴美申报因为没有外汇额度,不得不在黑市里换美元的窘境;也在重新品味第一次向美国FDA发起“冲锋”时的辛酸苦辣。
他说,“有人说我们是光打雷不下雨。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实际上,在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 IND之后,不仅有庆祝活动和各种研讨会,天士力也在努力争取再下一城。只是,重新起步方知前路漫漫。
根据美国FDA的规定,临床试验包括但不局限于美国本土。这样的规定,无疑是令人鼓舞的。
1998年在科技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闫希军与北京、上海的知名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沟通,准备在国内开展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但经过反复研究,专家们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理由是FDA的试验是化学药的方法,根本不可能用于中药。
闫希军没有死心,不断地与国内其他医院联系,寻找试验的可能性,在2001年又一次准备启动试验。但他遇到的难题并没有减少,因为复方丹参滴丸已经获得国内药监部门的审批,因此有关部门不可能为美国药监机构再行文试验,而更大的难题是,美国FDA要求的跑平板心脏运动耐受力实验,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国内医院当时缺乏相应的试验设备,即便购置了设备,也没有安全试验的保障。而去美国试验,以当时天士力的实力,几乎没有可能。
时间伴随着寻找国内试验可能性的一次次挫折而流逝。根据美国FDA的规定,IND一般有效期只有5年时间。复方丹参滴丸第一次获得的FDA IND就这样在2004年失效了。
在挫折面前,闫希军认识到中药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向美国FDA申报新药临床研究,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支撑。
但就如同黑夜中有萤火虫在发光,失败中也有希望在孕育。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俄罗斯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传来消息,复方丹参滴丸在负重运动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尽管哈尔滨的试验仅有两例,俄罗斯是经脚踏车运动试验完成的,并不完全符合美国FDA的要求。
但星星之火也会给人希望和信心。
重装上阵坚定地“走出去”
2010年8月,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 Ⅱ期临床试验。谈及首次通过FDAIND后的历程,闫希军总结说,就像部队打仗,战士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但也要讲战略战术,也要有精良装备。企业的精良装备就是科研力量、高端人才、经济实力,当时的水平还远远不够。
从美国FDA新药上市批准程序来看,通过IND仅是决定是否能够进入人体试验的第一步。而人体试验共分4个阶段:
Ⅰ期主要测试药物的安全性,主要副作用,代谢机理等。
Ⅱ期主要测试药物的有效性,以决定药品是否能有效地作用于人体。同时,在不同的用药量下,药品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是密切观察的对象。Ⅱ期临床研究的成败与否通常是药物开发的关键一步。
如果Ⅱ期试验结果令人鼓舞,新药研发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Ⅲ期临床研究将包括不同的年龄、不同种族、不同用药条件、不同服药依从性等等,以全面考察新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Ⅱ期试验的样本数一般在100到200例之间,Ⅲ期临床试验的样本数约在1000例上下,也有到几千例不等的。
当制药公司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验证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后,可以正式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NDA)。FDA要审核全部的药物化学成分数据,生产和质量控制数据,临床前动物试验数据,人体临床试验数据,药物的代解机制数据,临床药理学数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数据等等,如果数据不全或有明显的科学研究上的缺陷,FDA将拒绝接受NDA申请。否则,FDA会在接受申请资料后的10个月左右审核完毕,给予同意或拒绝意见。
但这并没有结束,如果新药获得上市批准后,有的还要进行IV期试验,主要观察新药上市后在实际临床用药条件下的安全性。
美国FDA的每一期试验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FDA生产质量要求的体系。
在国内,一个新药品种研发的费用只要2000万~3000万元。而申报FDA是一个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复杂工程。通常,一个化学药、生物药从基础研究到获得FDA授予临床研究批件再到Ⅲ期临床试验结束需10年到13年的时间,从前期筛选到后期上市的成功率不足2%,研发花费高达5亿~6亿美元,有的甚至更高。而上市新药的平均有效专利期为5~7年,若不能在期满前收回投资,企业就面临很大风险。
我国一些中药产品的美国FDA临床试验,大多在初期就无成而退。中医药国际化道路如此曲折,成本高昂,以至于让诸多大型中药企业不敢触碰。
天士力为了筹备美国FDA Ⅱ期审核,耗费了上亿元的投资,预计Ⅲ期临床试验的投资大约为2亿元(不含新厂房建设和设备投入),整个投资约在4亿元左右。闫希军说,相比较西方国家的新药研发审批费用,这个投入还算比较低的。
而1996年,天士力的年销售额仅为8000万元人民币。根本无法在美国启动Ⅱ期临床试验。但闫希军并没有丧失信心,反而将申报美国FDA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天士力在复方丹参滴丸首次通过IND之后的9年间,就是在夯实前进的基础。通过苦练“内功”,将一个作坊式的小药厂打造成天津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中药企业。
1997年以后,天士力开始参照美国FDA对药物要求的原则,着手建立一套符合中药特点的研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带动形成了一条集药材种植、天然药物研究、制剂生产、临床前和临床研发、市场营销的现代中药产业链。
在美国FDA药品注册申报中,天士力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药材在不同的产地是同一种物质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份还能保证一样的质量吗?种子培育过程中基因变化了怎么办?
为了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在1998年国内还没有药材种植标准的情况下,天士力率先借鉴欧洲植物药材种植管理规范,建立起符合国际药材原料规范化种植(GAP)标准的药源种植基地,保证了药材的高质量、无污染、有效成分高,当国家于2003年开始实行GAP标准时,天士力成为获取认证的第一家企业。
曾任天士力研究院副院长的朱永宏忘不了,为了寻找质量最好并且稳定的药源,他们几乎走遍了全国,对近百种原料从种子的基因、成分到产地的土壤、天气、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并按照国际标准,陆续投资建立起陕西商洛GAP丹参药源基地、云南文山GAP三七药源基地。
药源基地确保了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原料成分的质量安全稳定。当一些知名中药企业卷入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漩涡时,天士力因远见而得到了丰厚回报。
解决了药源问题,又遇到了新的疑问:单一化学成分的西药很容易控制质量,复方中药如何保证每一批产品之间成分的一致性和安全有效性?
为确保质量稳定,天士力建立了比我国传统药典更为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不仅对药典中规定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质量监控,还对复方丹参滴丸的其他18项辅助有效成分进行综合性质量监控,创造出一整套复方中药科学监控评价标准体系,形成了从原料到产品的指纹图谱识别方法。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复方丹参滴丸等现代中药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还在药品质量可控标准体系上与美国FDA的标准实现了对接。
在生产环节,天士力自1997年通过美国FDA IND之后,即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总投资1亿多元。首创了现代中药提取质量管理规范(GEP)标准,并向cGEP标准扩展,力推其成为国家行业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而且按照这个标准建成了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数字化中药提取基地。
2006年为了进行美国FDA Ⅱ期临床研究,天士力又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制剂、包装等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力争同时全面达到美国FDA,欧盟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英国MHRA(英国药管局)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标准。
天士力将现代中药研发与国际接轨,与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建立起跨地域、跨行业的没有围墙的研究组织,同时按照美国FDA科研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对复方丹参滴丸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临床研究,与日本庆应大学、德国吕贝克大学等展开国际科研合作,在国内与众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临床医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为了完善外围临床药理学研究,在进行美国FDA Ⅱ期临床研究之前和期间,天士力对复方丹参滴丸的最大耐受剂量,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性,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与多种化学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量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保证复方丹参滴丸Ⅲ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的最大安全性与有效性。
为了尽量明确药效成分,围绕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出版著作十多种。汇集国内外近百名专家的心血和智慧,历时10年编撰而成的五卷本245万字的《丹参大全》,成为针对一味中药、系统总结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代表作。
天士力在打造产业链中,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分析及质量控制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已成为国际医药界的共识,也是美国FDA和欧盟对植物药要求的检测手段。天士力取得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保证了“药材-中间体-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而且为中药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天士力还率先建立“数字化中药组分库”,破解“膏丹丸散神仙莫辨”难题,已从285种中草药中解析得到10661个标准组分和235个化合物。
围绕“现代中药”的新概念,天士力创立了“组分中药”新思路,首创了“生物活性中药”新方法,开辟了现代中药研发新模式。
此外,天士力的营销体系还获得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把产业链延伸到了消费者终端。这条贯穿药材种植-中间提取-制剂生产-医药营销的产业链,以其环环相扣、节点配匹、集中度高、集约性强的特点,不仅为天士力从一味中药迈向产业规模经济构筑了坚实平台,而且为现代中药产业化提供了示范样板。
2006年,天士力再度向美国FDA申报并获得Ⅱ期、Ⅲ期临床试验批件,4年之后,2010年8月,复方丹参滴丸一举通过了FDA关键的Ⅱ期临床试验。这一年,天士力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