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筑梦大健康丨中药国际化有了历史性突破(连载)

发布时间:2017-01-12 浏览次数:924

2010年8月7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卫生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主办“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启动暨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宣布复方丹参滴丸完成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Ⅱ期临床试验,并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及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报告会。

历经坎坷的中国中药国际化之路终于取得了新突破。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报告会上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首个顺利完成美国FDAⅡ期临床研究的中药复方制剂,这是我国中药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它说明中药和西药一样,能够经受欧美西方国家安全性和疗效标准的严格考验,对推动国内更多优秀的中成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总结天士力发展的经验,对正在奋力“走出去”的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医药企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以科学的态度融会中西文化,持之以恒寻求中药国际化突围的路径。闫希军犹如一名不知疲倦的行者,跋涉在中药现代化之路上。

就在宣布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的报告会上,由天士力发起的“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宣布成立,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院所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实体,包括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及扬子江药业、修正药业等17家知名校企。

与美国FDA打交道十多年,闫希军深知,在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后,中药国际化更需要科技、人才、资金等全方位的支持,才能应对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

在2006年6月复方丹参滴丸第二次通过美国FDAIND后,经过紧张的筹备,组成了以孙鹤为首的研究与申报团队,这个团队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2013年10月,孙鹤在接受采访时说,进入天士力的7年间,辛苦与兴奋相互交织,忙起来一天几乎24小时不能休息。

2007年复方丹参滴丸正式启动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孙鹤团队以积极的态度,实现了有效沟通,在不破坏FDA严格标准的前提下,其策略呈现出灵活性。

比如,过去美国FDA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使用英文,即员工说英语、所有的技术材料也都是英文的。在沟通中,孙鹤团队努力使对方理解企业使用中文的必要性,如果使用英文,反而给员工造成困扰。FDA经过考察,带着翻译研究天士力的材料,最终同意员工使用中文。这对中国企业以后做GMP方面的准备,无疑是一个突破。

而闫希军和孙鹤同样相信,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将来员工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并非难事。

在所谓“有效成分”方面,西药的成分比较容易明确,但是对于中药来说里面可能有十几种成分或者几十种,理论上甚至有成千上万的成分。特别是中药的某些成分必须在体内形成代谢物或者耦合物才有效,单独用的时候无效,是一个协同作用,单一成分可能半衰期有两个小时,5个成分在一起半衰期变成10个小时。

怎么做药代动力学实验,用哪个成分做实验得经过讨论。后来美国FDA也接受了天士力的观点,表示只要明确主要成分,证明它与有效性、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这个成分就可成为质量控制标准。不再苛求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绝对清楚。

与此同时,天士力也在主动弥合双方的分歧。比如,美国FDA提出,中美两国人种、体质不同,用药剂量应当会有差异。闫希军决定主动补做FDAⅠ期临床有关药量安全的试验;美国人对隐私比较重视,不希望出现中午在工作场所服药的情况,天士力就再做试验,将每日三次用药改为两次。当然,针对美国医生不理解中医药术语的情况,就要以西医方式解释。

孙鹤带领试验团队在3年间,几乎访遍了美国各大心血管医院,反复争取,最终在纽约、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等分布于美国东南西北中的地区,选择了15个有代表性的临床中心;在千辛万苦招募的每10个志愿病人中最后只有1个签署知情同意书,而每6个签订同意书的病人真正参与临床试验的只有1个。

孙鹤坦率地说,刚开始临床试验的进程非常缓慢,每个月只有两三个病人,但到了后期由于疗效和试验结果被接受,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要求参加试验。

最终有完全符合条件的125名志愿者参加试验。这些志愿者都是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按照要求,服药前后要跑6次平板试验,每次试验都必须使其出现心绞痛或心电图异常的症状为止,然后对比坚持的时长来观察药物的疗效。

15个临床中心按照美国FDA的标准,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空白对照临床试验。所谓随机、双盲、空白对照就是说,参加试验的志愿者服用的滴丸经过严格编盲,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谁也不知道服用的是安慰剂(非药物空白)、单倍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还是双倍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这是保证试验公正、防止试验结果出现人为偏倚的一种国际通行做法。

在临床试验中,美国FDA设置的病人跑平板试验是考验心脏耐受能力的关键环节,评价的标准是通过冠心病患者的跑平板试验诱发出心肌的损伤再进行治疗,看看通过治疗后通过同样的运动量是否诱发损伤的时间延长。

这项试验具有潜在危险,因为病人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后,需要及时救治,许多医院不能或不敢做这种试验。这也曾是复方丹参滴丸第一次获得FDA IND,但无法在国内启动Ⅱ期试验的原因之一。

天士力为此购买了500万美元的保险。但美国任何一个保险机构都不愿轻易承担这样的风险。因此,天士力就要提供足够的数据证明产品的安全性,打消保险公司的顾虑。

孙鹤回忆说,在试验期间的确发生过惊险的插曲。有两位试验志愿者,跑平板试验时出现了心肌梗塞,需要及时抢救。按照美国FDA规定出现这类事情必须马上解盲该病例,也就是说看一看他们服用的是什么。若是复方丹参滴丸,临床试验研究需要马上停止。可在对这两例病人进行解盲后发现,他们服用的都是安慰剂。这从另一侧面提前对比说明了复方丹参滴丸的药效作用和安全性良好,也让他们在惊险中提前看到了希望。

经过1年零8个月的临床试验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获得了充分证明。由美国FDA出具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志愿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后,主要疗效指标跑平板试验的时间平均延长30秒以上,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其他多项评价指标均一致显示出了相同的积极趋势。显示复方丹参滴丸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长期服用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当2010年初,Ⅱ期临床试验研究顺利结束后,美国FDA进行了评估。在评估结束后,FDA致函天士力北美药业公司说:“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服药4周后,复方丹参滴丸在心绞痛的二次发生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他次要观察指标也显示了同样的疗效,支持主要观察指标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除了几例药物相关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是一些胃肠道刺激症状,临床试验中没有出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这在西药研究中是少见的,对澄清人们对中药的偏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张伯礼认为,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这样严格的试验,证明了天士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水平,能够让更多的人相信接受中医药,为中药的国际化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为了实现中药国际化,天士力用科学方法主动去与发达国家药典法规接轨,在此过程中建立起有效方法学,这种意义超过了一个药品的成败得失,探索出一条新路。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药典法规接轨的同时,吸取他们的经验,建立研究方法、管理体系,又改进了现代中药的研发。

中药多是复方制剂,是将不同植物提取的多组分群视为一个组分群,其复杂程度比美国FDA首例审批通过的植物药Veregen要高得多。复方丹参滴丸通过FDAⅡ期试验,并成为第一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意义更加深远。

走向全世界的光辉的彼岸

传统西药多是化学合成,但近年来欧美国家研制成功的化学新药越来越少,美国FDA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每年会审批几十种新药,但近几十年来每年审批通过的化学新药不超过20种,其中原始创新药很少,多是对原有化学药的再创新研发成果。在“返璞归真”趋势下,一些欧美跨国公司将研发新药的思路由化学合成转向植物提取,FDA也在其中积极寻找新药研发的新资源、新途径。

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冠心病,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1200万人。冠心病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但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目前还只是以硝酸甘油等传统药物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市场没有出现过强有力的治疗心绞痛的新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的前景令人期待,古老中药方剂焕发青春,大有作为。

闫希军说,现在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茁受体阻断剂1965年出现,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减少心肌需氧率。而复方丹参滴丸除此之外,还能够提供每一个氧分子代谢所产生的能量,因此当病人出现血液供氧不足时,代谢率提高,心肌不会感觉到“饥饿”,心绞痛因此缓解。美国FDA最看重的正是这种疗效。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2013年3月,天士力完成复方丹参滴丸申报美国FDA Ⅲ期临床试验方案。

在Ⅲ期临床试验前期准备工作中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针对欧美患者改进剂量,二是产能提升改造。

在闫希军看来,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就要着眼统筹安排复方丹参滴丸作为药品在美国、甚至欧盟的上市,而不再仅仅只考虑试验本身的要求。

孙鹤介绍说,欧美人的体重、身高平均超过东方人,在Ⅱ期试验时就相应对剂量做出过调整,着眼于正式以药品身份上市销售,就需要考虑药品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因此在不改变滴丸剂型的前提下,用降低辅料含量的方法提高了滴丸载药量,同时将滴丸缩小整合为胶囊包装,这样既能提高剂量,也更符合欧美人的用药习惯。而这就需要新的科技研发和设备改造。

按照这样的战略布局,2010年8月以后,天士力加紧新的生产设备研发和完全符合美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车间建设。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反复对比研究,天士力创新研发完成78个技改科目,仅操作规程就超过1200项,标准作业程序(SOP)业内领先,精细化制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先后有30多个科研团队参与研发工作,改变了过去的阶段性生产,实现了多点连续在线控制,即由原料进入到胶囊包装一次完成,温度、酸碱度等关键点控制自动化。解决了多组分现代中药多批次生产的质量统一问题,创造了自动化生产控制的全新标准,而且使一套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比过去提高3到4倍。

2013年10月,在天士力中药城,一座6000平方米的新车间已投入使用,流水线上不再有人工操作的身影。这个完全按照美国GMP认证标准建设的新车间,总投资达3亿元,除已建成的一条生产线外,还预留了6条生产线的空间,这显然是为了在美国正式上市做的准备。

美国FDA的专家在观看了新设备介绍的视频和有关技术资料后,给予高度评价。闫希军说,在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用于FDA Ⅲ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丹参滴丸,必须要与未来在美国上市的药品,是在完全一样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的。

美国与欧盟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要求不太相同,美国FDA是在药品通过Ⅲ期临床试验可以上市销售前,再考察生产环境,看是否达到GMP标准,而欧盟则是要求生产环境先达到GMP认证才能进入临床试验。

美国的规定显然可以降低企业申报的成本。但天士力意在使复方丹参滴丸同时通过欧盟药品申报的考虑,则使企业早在2006年启动Ⅱ期临床研究时,就开始了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制剂、包装等过程进行的不断改造升级,而这次改造升级同时考虑了产能的提升。

就在天士力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孙鹤团队开始与美国FDA沟通,确定960个入组Ⅲ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名额,与美国临床研究服务机构合作,开始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建立临床试验中心,并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韩国、墨西哥、巴西等陆续启动相关工作。

在美国的工作尤为细致,着眼于上市销售宣传,孙鹤团队与1100多家医药公司、150家全美主要的医院进行了联系,并与美国连锁药房协会进行上市销售前的沟通。

与Ⅱ期临床试验时,为寻找合作医院和招募志愿者的艰难相比,Ⅲ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和日本的志愿者入组进展要顺利得多。孙鹤为此感慨万千:这说明复方丹参滴丸和天士力的认同度得到大大提升。

天士力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时,已经不仅仅把目标单纯定位于美国FDA的申请上,在符合FDA要求条件的前提下,甚至盯上了以“洋中药”闻名的日本、韩国市场。

Ⅲ期临床试验面临着更大的资金投入。“以前是我们找资金,现在是投行找我们”,孙鹤说,这种变化足以说明投资机构对复方丹参滴丸获得批准上市销售并取得良好业绩,持有乐观态度。

经历国内证券市场的洗礼,天士力已是知名上市公司,闫希军的目光投向美国资本市场。待时机成熟,将来不排除以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等方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实现借壳上市,以取得美国公众和投资者的信任,打造中国现代中药第一股,进一步塑造天士力的国际品牌价值,同时构建起市场化的国际融资平台。

这是天士力迈向跨国公司的必然发展之路。

目前,天士力北美药业公司的职能已不仅局限于处方药研究申报、临床试验服务,还将扩展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以及商务技术转移等领域。公司由初创时期的5人扩展到2013年的30人。

天士力北美药业公司在《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则招聘启事,竟吸引了超过80倍的应聘人数。这在美国的中国公司中还不多见。

为了将来的医药市场拓展,也是为了证明现代中药的经济实惠有效,在复方丹参滴丸Ⅲ期临床试验方案中,天士力与美国FDA沟通,增加了“医药经济学分析”这一新项目。即以美国医保标准治疗程序为参照系,将复方丹参滴丸与常用的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主要治疗心绞痛的药品相对比,看谁更实惠更有效。

这一新项目引起美国各大保险公司的兴趣。在美国,医保对普通民众至关重要,而医疗保险公司对同样疗效下的价格最为敏感。

经过天士力的游说,这一新项目也引起美国一些议员的关注。在美国有相当部分的低收入者无法缴纳医保费用,只能依靠政府医疗援助。如果通过试验证明经济实惠的现代中药更有效,美国政府医药采购的大门将由此开启。

就在复方丹参滴丸Ⅲ期临床试验启动之际,天士力旗下两个年销售额分别过亿元的产品:水林佳胶囊(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的肝功能异常的恢复)以及穿心莲内酯滴丸(用于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也开始了申报美国FDA上市批准的新征程。

令人瞩目的是,这一次有了注射液,在临床试验中如何选择安慰剂,对天士力来说又是一次新挑战;水林佳胶囊对非酒精脂肪肝治疗的科研价值,已引起美国FDA极大的兴趣;而穿心莲内酯滴丸的申报,对非处方药(OTC)怎样走出国门,无疑将发挥积极探索作用。

天士力倡导发起的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企业,同样提出了一例美国FDA申请。还有更多的中国现代中药企业继续或是正在准备向FDA提出新药申报。天士力对此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

10多年前,闫希军就提出,如果以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药理药性,上万种的古老中药方剂就能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源泉。现代中药企业要敢于参照全球最严格的药监机构美国FDA的标准,建立质量可控的中药国际标准,推动中药产业进入新型工业化。

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这是无数中国医药企业家的梦想。

闫希军说,在过去的200年间,西方化学药成为世界新药的主流。我有一个梦想,下一个200年,更多的新药会出自中国。为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广大的科研机构和现代中药企业共同来打造!(未完待续......)